12月26日,2020年西部高校公益论坛在我校圆满落幕!作为西部高校公益组织联盟的交流盛会,本届公益论坛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思源·新浪扬帆公益基金指导,共青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委员会主办。来自青海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7所高校的新长城西北师范大学自强社、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45个公益社团组织,共计800余名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到此次论坛活动中。
本届公益论坛以“后疫情时代下志愿服务融智发展”为主题,通过聚焦疫情下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创新、跨界交叉融合、资源库搭建共享、志愿服务项目合作共建、智能时代志愿服务信息化等内容,搭建“三融三智”志愿服务合作模式,即融项目、融资源、融平台,智能服务、智库建立、智慧赋能。
联动创新·合作拓志愿服务领域
12月26日上午,西部高校公益组织联盟换届选举大会顺利召开,遵循联盟两年一换届的机制,经过民主选举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新长城西北师范大学自强社、新长城四川师范大学自强社、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5个高校公益组织当选第二届联盟主席团单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换届大会上还吸纳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10个高校公益组织,联盟成员总数从上一届的35个增加到45个。
会上联盟成员就内部管理章程及制度、联盟公益项目合作共建、宣传联动发声等内容进行讨论,对《西部高校公益组织联盟章程》进行了修订,以促进西部高校志愿交流、联动、产出平台建立健全,汇集创新志愿理念与方法,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专项聚焦·调研明志愿服务方向
为进一步了解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以及志愿者的群体特征,同时在明确志愿者进行志愿参与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之上探讨相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2月14日—20日,论坛工作委员会以《后疫情时代下志愿者现状及需求调研》为主题、以后疫情时代为研究背景、以高校志愿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志愿服务体系”为主要研究视角,面向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专项调研工作。
调研涵括了志愿服务的参与群体、参与原因、所遇困难、最终收获等诸多方面,从志愿服务组织、制度规范、技能培训、思想引导等方面提出思考建议,形成《后疫情时代下志愿者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志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经验支撑和对策引导。
思维碰撞·跨界促志愿创新发展
12月26日下午16:00的圆桌会议:“公益出圈——高校志愿服务跨界探索与交流”成功开展。会议特别邀请到重庆市青年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副秘书长孙德全老师带领与会人员共同交流高校志愿服务跨界探索的实践经验;还邀请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体育、社团、艺术、书院等学生骨干参与讨论,创新联动“志愿+体育、社团、艺术、书院”。同时,与会代表围绕“志愿+”、项目创新与包装等内容,将志愿服务与体育、文学、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融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跨界合作发展规划。
会上,各参会代表将自己学校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展示和分享,如兰州大学的猫舍计划、学霸耳机等项目,给其他高校校园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志愿者也将校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青春伴夕阳”、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等项目进行了推介,与部分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论坛共促成了10余个项目建立合作。
智库搭建·共享促志愿专业发展
如何推动西部高校公益组织联盟健康发展?在论坛中,联盟成员聚焦信息资源库搭建,从志愿服务宣传、品牌项目推广、志愿服务专业技能支撑等方向进行讨论,以西部高校公益组织联盟为依托,建立外媒平台信息库、高校品牌项目信息库、志愿培训师资信息库、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数据库。此次智库搭建,极大程度地发挥了联盟资源共享作用,为后期西部高校各公益组织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信息资源库,下一步该如何实践?联盟主席团单位志愿者代表付佳建议:一是项目多合作;二是人员多走动;三是工作多协同。多位与会代表也积极建言献策,并表示西部高校公益论坛能够形成一个常态化机制,为高校志愿服务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历时21天,共计10场专题会议,800余名志愿者骨干参与的“后疫情时代下志愿服务融智发展”2020年西部高校公益论坛落下帷幕。后续,西部高校公益论坛还将持续发挥其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推动西部高校公益组织联盟事业发展壮大,同时在各联盟成员的努力下,推动西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往高质量方向发展。
撰稿:付佳
摄影:王忠轶 毛雨靖 李露 李明景 邬玥 唐建涛 王逸 周林燕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