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机构设置

他们守护的是另一个“家” | “移”心抗疫•志愿服务篇

时间:2022-11-13作者:浏览量:

时间回到11月8日凌晨,姚黎华、涂婷婷老师在接到学校通知后,将家里的两个小孩托付给家中老人后,便一同前往学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从凌晨天还未完全亮至到深夜,二人才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短暂见上一面。家中小孩由孩子外婆一人照顾饮食起居并辅导网课,姚黎华、涂婷婷老师虽放心不下自家的孩子,但同样挂念着移通的孩子们。


D17C


不少教职工在11月8日与家中小孩匆匆道别后就领着必备的生活用品赶到了学校,走上了抗疫一线。他们的前方,是想要守护的另一个“家”——移通。


162D8

(老师志愿者抱着腿受伤的学生到医务室看病)

(老师志愿者背着生病的学生上楼)

24726,这是合川校区八个网格不足500个教师志愿者们每天需要配送的一餐食物份数。一日三餐,他们每天需要重复这个24726份的工作量三次。


除此之外,居寝5天的同学们,陆续出现日用品、药品、饮用水短缺等问题,教师志愿者们在送餐之余挤出一点又一点的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仔仔细细的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并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短暂的吃饭时间,好不容易可以在阶梯上坐一会儿的时间,被手机上聊天软件99+的未读信息占满,他们知道,学生们,在等着他们。


山城多坡,爬坡上坎已成为山城人的必修课,移通的许多宿舍也因地势原因需要走过很长的阶梯才能到达楼栋门口。运送物资的车辆停在梯坎前,剩下的路程,只有靠人力一点一点往上搬,才仅仅是到了1楼。


位于南校区最北端的汇江书院,高26米,东西长159米,有7层,1、2层为商铺,3-7层为宿舍;共有280间学生宿舍,住男、女学生1626人。到达3楼宿舍层的必经路是一级又一级车上不去的阶梯。


汇江书院的一日三餐送到每间宿舍门口,早上牛奶+面包,中午两荤两素+饮用水,晚上两荤两素+水果+需求。

参与汇江书院志愿工作的佘桂隆老师简单计算了一下大家的工作量:

牛奶250ML约275.5g;面包185g;两荤两素,饭约280g,菜约740g;水果约150g;各类打包包装约30g(以下按1626份计算):

早餐:牛奶+面包,约768.3KG等于0.768吨

午餐:两荤两素,约1707.3KG等于1.7073吨

晚餐:盒饭+水果,约1951.2KG等于1.9512吨

桶装水:18.9L/桶,每日送水约120桶,共2268KG,等于2.268吨

不算学生其他配送物品,日均运送6.695吨。


汇江书院共有教师志愿者26人,23男、3女,每日人均运送0.258吨,上下楼30余次,日均步数2.4万步,约19公里……


佘桂隆老师在朋友圈说道:“我想抗疫不是为了感动学生,不是为了感动自己,是敬畏生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身上肩负的责任。每天我们都要求自己做得要更好,面对学生,希望能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带给大家的爱和温暖。”


松格书院是我校第一个确诊病例发现场所,负责该区域的志愿者老师必须严格穿戴整套防护服,并且不能走出该区域。从校园临时管控的第一天起松格书院所有学生的物资均是一一送到每间宿舍门口。不透气的防护服和勒紧的N95口罩,让他们在上下楼时的呼吸变得格外沉重。


作为第一个确诊病例的发现场所,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给松格书院的同学们任何缓冲的时间。第一次离疫情如此近,让不少同学的情绪焦躁不安。


参与松格书院志愿工作的毛超老师表示:“前两天最为困难,刚开始来的时候没有其他老师的援助,只有部门的2名男老师和7女老师一起送餐、送物资,那个时候个人防护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好。后面的每一天都高度紧张,在这里的同学们比其他区域的同学要承担的心理压力更大。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消息,是否有异常情况,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举动变得敏感,希望所有学生都安好无事。”


最初义无反顾进入松格书院的9名老师平均年龄仅25岁,几乎是和同学们相差不大的年纪,在惶恐不安的情绪中强迫自己坚强、成长,将530余名学生护在自己身后。“他们很多人和我们年纪相仿,只是被叫做‘老师’罢了”。


廊桥书院覆盖学生2700余名,2栋楼,每栋7层,每层29间宿舍。在廊桥书院B1宿舍楼出现异常后,为了减少人员流动,14名教师志愿者住进了B1宿舍楼,不得出楼。负责廊桥书院志愿工作的其他老师承担每天三餐8100余份餐食的搬运,B1宿舍楼每天7层楼,203间宿舍所有物资一一送到每间房门口的工作,落到了这14位老师的身上。


他们穿上厚实的防护服,从1到7,从7到1……循环往复。脑海中已数不清走了多少趟,只剩发麻的四肢时刻提醒着他们的付出。


每天要发放午饭、晚饭、第二天的早饭和水果,一天一个宿舍至少要人力送3次,11日晚上就出现了深夜给学生发完早饭,B1宿舍楼入住的老师们还没吃上晚饭的情况,同网格的杨涛老师和蒋秀青老师立马联系上食堂紧急做饭,送到B1时已经11点过了,他们才吃上晚饭。更有不少老师仅用白开水来恢复些许体力,因为巨大的工作量,让他们难以咽下任何食物。


志愿红、防护蓝、防疫白……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发出最大的光芒,未能到现场的老师们也用各自的方式在远端用尽全力守护移通这个“家”。


创意写作学院的毕然老师十月份在校外封控管理期间确诊新冠,至今未能返校。在得知学校爆发疫情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患病体验、治疗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分享给师生,为大家防治新冠提供第一手参考。她表示:“做为一个自身经历新冠病情的人,特别希望我们的学校、老师、学生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重回正常教学秩序中。但同时也一定要认清这场疫情的特点:传染快、波及面广、防不胜防和目前的0死亡率,做好防护和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一些心得体会发送给一些老师和学生,和大家共勉。”


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正常教学安排,不论是在新冠患病期间还是学校面临重大挑战期间,毕然老师一直用最高的标准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场网课,得到了学校督导专家极高的评价。她还替在现场参与一线工作的教师代课,最多的一天上了6节课,第二天也没缓过来。她说道:“我认为教育工作是良心活儿,一个老师怎样对待他的职业,怎样对待学生,是言传身教并行的。我在此不想说什么豪言壮语,在媒体上除了关于作品、写作的采访之外我不喜欢妄言,我用实际行动一一上好每一堂课,带好学生,即是最好的回应和抗疫宣言。”


疫情无情,人有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感谢这样一群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的志愿者们,用坚实的臂膀、坚韧的背影,将我们共同的“家”守护得严严实实。


八个网格部分教师志愿者“全家福”

感恩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




撰稿:池柃萱、程靖媛

图片由各网格提供

(宣传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转载报道:ht 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2389704/rmh3238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