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机构设置

“奋进中的移通”系列报道之特色办学篇——弘扬巴渝传统文化,服务合川社会经济

时间:2020-07-24作者:浏览量:

编者按:又到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在这个象征着梦想的月份,我校2020年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招生宣传作为学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扩大招生宣传效果,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规范招生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充分让同学、家长、社会等各界人士深入了解我校特色办学的有效途径。因此,宣传新闻中心特推出“奋进中的移通”系列报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现学校育人特色,让广大报考学子在择校时不再迷茫,为其在逐梦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巨资创建特色机构 大力优化资源配置

我校钓鱼城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专业配置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先后申报市级、校级教改4项,出版专业论著7部,开设各类课程11门,举办“三江论坛”系列学术讲座,主办“钓鱼城历史学术研讨会”,有力推动了钓鱼城历史、巴渝历史文化研究,扩大了研究院及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是学校于2014年正式向社会开放的一座历史专题类博物馆。馆区以“鱼城雄魂”为主题,“钓鱼城36年抗战”为主要陈列展示内容,是合川区继钓鱼城景区内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后,第二个专门介绍钓鱼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建有非遗陈列馆、非遗工作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组建了三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团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等师生研习团体,积极开展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创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研究工作。

钓鱼城话剧团是以提升艺术品位,活跃校园文化,普及钓鱼城历史为主要目标的学生艺术团体。在艺术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下先后编排出以钓鱼城为主题的剧目5部,剧本、演员、舞美、服装等一应元素由我校师生自主创作,现已成为学校戏剧类作品的优秀品牌。

构建科学保障体系 实现高质高效运营

师资精干,各有所长。几个部门建立以来,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部门特色,逐渐打造出一支高效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研究院几位专职研究员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研究方向涵盖宋史、北方少数民族史、历史学科教育等。博物馆特聘前合川区钓鱼城研究所所长、合川历史学会秘书长池开智为馆长,组建专家团队,为博物馆建设的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非遗中心几位专职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211高校,在民俗研究、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等方面成果丰厚。

 

学生当家,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是几个部门的重要特色,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特色手段。钓鱼城研究会是学校的品牌学生社团,通过训练、培养博物馆管理、运营、讲解、宣传人才,现已成为保证博物馆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是集实践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的学术性学生社团,旨在推进大学生熟悉和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非遗陈列馆的日常运营。

雄厚资金护航,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在博物馆、陈列馆建馆以及布展前期投入资金约三千万。研究院、博物馆和非遗中心每年办公、运行及改建等经费预算近百万,为各机构的日常运营、科研、田野调查以及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提供充裕资金支持。

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研究院、博物馆、非遗中心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不断梳理、修改、完善,形成了总计约4万字的《钓鱼城研究院管理制度汇编》《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管理制度汇编》等材料。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建城历史为合川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一所有着使命感、责任感的高等学府,学校成立的研究院、博物馆和非遗中心深度挖掘合川历史文化资源,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诸机构以位居大学城区的绝佳位置,以特色文化符号为主题,串联周边高校、社区、中小学,以博物馆、陈列馆、工作坊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合川地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青年中得到传承。

 

在“跨学科组队、专业互补”的背景下,学校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支点,开设了不同时长、不同目标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需求和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实现选课定制化、培养个性化。研究院、博物馆、非遗中心也积极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运营模式,通过让钓鱼城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管理运营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非遗陈列馆等实践平台,锤炼学生组织、管理、表达等诸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能力全面跃升。

深挖文化旅游融合 强化学校地方合作

2019年,合川区人民政府与学校签定校地合作协议,在学校建立“合川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习、传承、利用。诸机构建立以来,以政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为导向,以钓鱼城历史、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区域传统文化为园地,资料梳理与田野考察并重,积极开展文旅融合研究。先后出版《十三世纪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钓鱼城》、《合川古迹》等合川传统文化主题图书十余部,申报“重庆市应用型高校智库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市级、校级研究课题多项。几年来,研究院、博物馆、非遗中心在深度挖掘合川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潜力,建构文旅融合理论,探索文旅资源开发策略与模式等方面成果逐渐显露,为合川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合川区社会文化事业发挥了应有之力。

 

专家建设深化内涵 学生管理沃灌硕果

钓鱼城研讨会品牌凸显,已成为钓鱼城及相关学术研究盛会,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研究院多次组织教师前往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蒙古社科院考古所考察学习;博物馆先后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考察、交流,了解博物馆动态,指导自身发展;非遗中心多次组织师生前往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巴渝民俗博物馆等合川及其周边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交流学习工作。

 

    学生自主管理是博物馆、陈列馆的重要特色,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特色手段。2019-2020学年,博物馆管理委员会——钓鱼城研究会和陈列馆管理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共吸纳来自各专业的新会员160余名。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苦练各项技能,不断自我提升,在践行学校“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的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七年寒暑,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学成古今。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紧紧依托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以“专家建设,学生管理”为核心理念,努力践行学校“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师生一体,互勉共进。经过一系列摸索与实践,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支持,研究院、博物馆和非遗中心因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先后成为学校“历史教学实践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合川峡砚教学实践基地”、“根雕教学实践基地”。



编辑:殷鑫

(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