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到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在这个象征着梦想的月份,我校2020年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招生宣传作为学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扩大招生宣传效果,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规范招生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充分让同学、家长、社会等各界人士深入了解我校特色办学的有效途径。因此,宣传新闻中心特推出“奋进中的移通”系列报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现学校育人特色,让广大报考学子在择校时不再迷茫,为其在逐梦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我校2012年成立远景书院,试点探索书院制改革。2019年9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更加坚定了学校建设书院制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明晰育人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书院既是教育组织又是教育学术机构,其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文明延续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古代书院中教学合一的育人模式、崇圣尚礼的人格培育、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等精神内核,对于当下高校教育有极大启示作用。让教师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尊重每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师生间存疑、精思、论辩,构建情感共融、平等友爱、思维共通、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更有温度和实效。
学校通过改造、新建了专业集中式、社区文化式、文理学院式共3类书院。专业集中式书院学生按所属院系专业集中住宿,社区文化式书院学生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混合住宿,文理学院式书院学生分年级不分专业集中住宿、集中上课,不同专业教师入驻不同的书院,在师生近距离互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塑造学生人格精神,提供书院学子最直接、最专业的指导与帮助,书院重构机制保障、重筑社区环境、重塑社交体系、重设育人模式、重组实践平台,从管理制度、物理空间、师生关系、育人路径和活动项目等角度构建立体育人平台,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新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践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使命。
二、举措多管齐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一)重构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新制度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书院制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书院建设,确立书院愿景、目标、内涵、举措等。学校每年设有办公、项目等经费预算近百万,为书院教师开展书院制研究和实践提供充分资金支持。成立书院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形成各书院学生发展导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校友导师等导师队伍;培育书院直属学生组织,形成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管理体系,与学校各部门协同推进书院建设。
(二)重筑书院社区,打造物理新空间
学校投入5.5个亿,新建园林式、围合式书院12栋,建筑面积近86000平米。建成荷悦书院、天渠书院等专业集中式书院,整体设计因地制宜,与周边历史建筑相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古典院落书院群。学校改造宿舍共计234间,并在原有宿舍区增建连接式建筑7栋,改造宿舍面积共计15700平米。书院建有党团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室、音乐咖啡厅、多功能影音厅等30余类功能室,师生通过便捷的信息化平台无偿预约使用。书院空间的扩展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多元的交互阵地,也为学校育人模式提供更持续的具体形式。
(三)重塑社交体系,搭建师生新关系
1.名誉院长言传身教。书院建立名誉院长聘任制度,从国内外各个领域、知名学府选聘视野开阔、学识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担任名誉院长。目前,书院聘请中国人民大学原校务委员顾海兵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王士祥教授等10位名誉院长,通过院长接待日、精品课、茶话会、共膳日等形式言传身教,从学识、品格、视野等不同角度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成长。
2.多元导师全程陪伴。书院立足成长规划、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就业考研等学生成长需求点,制定《导师入驻(住)书院实施方案》,设立书院发展导师、学业导师、校友导师、企业导师等全程指导学生进步和成长。书院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建立深厚友谊,在思想、知识、智慧、经验的共享中教学相长、收获新知。
3.朋辈互助共同成长。书院通过将兴趣相同、志同道合的学生分类组合,构建出扁平化、互动式的朋辈互助生态圈。制定《朋辈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书院学长导师、朋辈互助小组,通过开展朋辈共享课堂、学长公开课、书院星青年等互动式的朋辈教育项目和活动,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以同龄人促进同龄人,在朋辈间形成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让榜样引领书院、让典型影响书院。
(四)重设双院模式,协同育人新路径
1.学院书院联动育人。学校创新高校以学院为单一载体培养学生的育人路径,开启书院制“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学院与书院从不同角度建立与学生的互动机制,学院负责学生专业提升,书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双院同频共振,在互动互融中形成“双院制”育人路径,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整合资源精细育人。书院整合学校各类育人资源,与思政教学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创意写作中心、通识教学部等近20个特色育人平台连接,从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设计等方面搭建系列特色、重点活动项目,让书院成为提升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落实精细育人的平台,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3.校地合作共建共育。书院以加强优质资源链接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校外育人载体,通过共建实践基地等途径为学生成长集资源、建团队、搭平台,探索“书院—社会”共建共育新模式。目前,书院与重庆市合川区图书馆、重庆市京渝国际文创园、等10家行会协会、企业连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五)重组实践平台,提升能力新阵地
思政教育固本培根,文化艺术鲜活育人,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劳动教育锤炼意志,名师研讨开拓视野,家园文化厚植情怀,“领导力”团队协作,项目工坊创新精神。
三、书院实践持续深入 国际国内影响深远
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员育人视角下,配置校内外多元师资形成围绕学生最近的教师团队,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在为学生办实事中贯穿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程育人视角下,坚持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书院紧扣学生群体特点、把握年级特征、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实施四年系统化的分类指导,大一全面与主动,大二引导与坚持,大三结合与升华,大四转化与传递,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提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能力。在全方位育人视角下,书院打破时间、地点的壁垒,让思政教师课内的“独角戏”变成书院里师生同奏的“大合唱”,全方位疏通思政教育中的“堵点”,最终使学生成为具备职场驾驭力、具备生活创造力,打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书院每年开展美国、德国各类国际交流选拔项目,学生通过选拔有机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级学府进行深造学习,开阔国际视野。书院建设至今,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先后承接第三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首届钓鱼城科幻高峰论坛、重庆市普通高校文明公寓(寝室)创建现场推进会等大型活动,期间德国FOM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500余中德政府机构、高校、企业公司、专家学者等中外嘉宾参观访问。书院教改共立项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庆市人文社科课题3项,校级课改课题6项,理论研究日趋丰富。
社会影响力逐年稳步提升,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原校务委员顾海兵教授所讲到的:“如果说提升智商在学院,那么提升情商则在书院;如果说学习知识在学院,那么学习智慧则在书院;如果说‘生存’在学院,那么生活则在书院。全国的书院很多,然而能够像移通学院这样,将学生领导力的培育和书院家文化氛围营造做为核心驱动,把书院从类别上进行细分,构架实体书院部、实职校外名誉院长、多元导师团队三位一体的机制,也许是唯一的。”
编辑:苏述庚
(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