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机构设置

六大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时间:2016-10-25作者:浏览量:

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来临,高校如何转型?

六大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24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经过简短的休憩,再次齐聚一堂,共同听取第二届中德重庆国际论坛主题报告。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的道路上,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有价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

“我们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我们今天和明天对于人才的需求跟过去会有非常大的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陈锋主任在他的主题报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中说到。

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很大距离,并结合自己近期的发言“为美学工业培养人才”分别从技术工业、创意工业、美学工业三个类型进行全面阐述,指出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它使我们在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出现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深度的融合。这个变革对人才培养来讲,深刻的揭示了人才培养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作用,也颠覆了人们对过去的人才培养,对过去的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很多认识。

对人才的培养陈主任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复合型的人才应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第二创新创意对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三是必须发展继续教育,实现每个人的终身教育,四是科教、产教融合是唯一实现的路径,创新、创意、美、技术进步怎么实现,不能关起门来实现。

最后,他还认为应重新确定三个认识:一是人才的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我们的经济应该是以人力资本的投资为驱动。二是重新认识学科和专业问题。从现在的学科和专业目录是对历史和既往的总结;学科和专业的目录,它是管理和分析的工具,它不是人才培养的范式和规则;对于大学来讲,如果你能够创建一个有效公认的新学科、新专业,才是你最大的荣誉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三充分理解产教融合、知行合一是回归教育的规律。

“应用技术大学要想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必须转变观念。转型是一种形式,根本目标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孟庆国

来自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孟庆国理事长带来《关于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中重点提到的“几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应用大学的科研问题引起与会嘉宾的共鸣。

向后看,看我们以往一直到现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应用技术类型的学校有哪些,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向前看,看清你的形势。找准学校所在区域、地方、行业、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内看,看看哪些是潜在的资源,哪些是现有的资源,软资源、硬资源都要清楚,盘点清楚。向上看,看标杆的学校,看排在前面的学校,要实现我们的追赶。向下看,看后面有哪些学校在向我们逼近。向左看、向右看就是看有哪些学校比自己强,自身有什么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关于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孟庆国理事长认为:一要认清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样性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内涵。二是人才培养具有多变性。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思路,在满足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不变的情况下,解决我们人才的就业问题。对于应用大学的科研研究,他建议一定要把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变化,职业建设和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除了对传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究的重视外,更要做职业、产业、行业的科学研究。

“希望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企业的实践需求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能够在学校学生在进行双轨制教育的时候,就能够获得许多在企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好的和社会的需求所贴合。”

——埃森经济管理技术应用大学的校长Dr.Harald  Beschorner

埃森经济管理技术应用大学校长Dr.Harald  Beschorner在《以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为例谈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转化思想》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它一方面让学生在毕业之后会拿到一个本科的学位,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教育期间就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非常注重实践方面和应用方面知识,并且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产生非常好的补充。最大的优势是能很好的将企业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双轨制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和普通专科的学生最大不同就在于学习期间还有机会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学习地点可以非常灵活,这也是企业、高校和学生之间,可以选择的最好教学方式。

关于如何转换,Dr.Harald  Beschorner提出应以转换形式为重点,即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然后再将理论进行实践,实践进行理论,不断的循环往复下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不断的提升。

“我们的定位是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中坚阶层的领导者,把学校建成行业特色鲜明,国内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示范高校。”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院长张德民

张德民院长《以中德合作办学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为题,从微观方面向与会嘉宾作了汇报。他首先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以培养“完整的人” 为目标的独具特色的完满教育理念。其次,介绍中德合作基本情况并重点探讨中德合作办学,对我校应用大学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合作办学机制,探索新型人才培养之路。中外高校联合培养方式缓解了我们当初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不足的问题。二是借鉴合作大学经验,解决转型顶层设计问题。通过借鉴德国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经验,我校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育教学改革、校内实习、产教融合、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德国应用型大学研究及应用六个小组。第三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通过中德合作办学的实践,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 “专业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第四形成合理规章制度体系。我校制定的《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转型发展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试点的制度向全市推广。五是联合培养师资力量,打造素质卓越的教师队伍。通过建立长效交流制度,加强国内国外的交流,重点培养双师型师资。每年设置100万奖励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最后,张院长还向嘉宾们展示了我校近几年的转型成效和取得的各种殊荣,并表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希望凭借本次论坛的相互交流,能够从中得到各位嘉宾的经验和指导。

“高等专科学校中,致力于职业导向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在这样的设置中才能体现实践的重要性,在师资力量上体现出职业专业性的必要性,才能发挥出高等专科学校的优势以及他们对这种实践导向和应用型导向教育的侧重。”

——哈利姆普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校长Dr.Klaus  Zeppenfeld

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趋势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建议》的主题报告中,哈利姆普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校长Dr.Klaus  Zeppenfeld从紧跟市场的最新发展和需求来获取和习得知识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与企业非常紧密的联系;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等七个方面分享了应用型大学在注重实践方面的设置。在谈及合作可能性时,他分别从学生与教职员的合作、公司的描述、研究和转让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突出在校企合作的形式中,合作呈现多样性、实践性导向的特点,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并着重指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和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与企业进行很好的联系,而他们在企业中所积累的经验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企业中的晋升、企业的实践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准备。

“职业教育这种对个人技能进行的投资,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不仅仅是我要去说服财务经理,而是整个企业的经理都要对他去说服,因为这将涉及到很多方面,它的优势非常大。”

——德国大众集团代表Dr.Dietmar  Albrecht经理

德国大众集团的经理Dr.Dietmar  Albrecht在主题报告《专业劳动力“中国制造”-经验、机遇和挑战》中,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和高校教育体系之间的对接和联系。谈及职业教育,Dr.Dietmar  Albrecht认为大众在德国历史悠久,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的培训当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进入中国市场也较早,和很多企业及部门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旗下的一些合资企业也同样运用和总部一样的培训体系。他希望通过中德两种教育体系的比较,来使得中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更好的深入到中国的教育当中去。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时候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第三年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机会直接到企业当中去实习。并表示大众愿意给予学生一些这样的工作,提供给他们一些劳工合同,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进行实习。同时,也愿意对教师进行一个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跟有合作的高校开展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

(宣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