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热情似火。为促进通识教育新发展、探索通识教育新征程,继续推进集团通识教育以奔跑的姿态完成跨越式增长,7月5日至7日,我校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创意写作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电影评论中心、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淬炼商学院等教学单位的通识教育骨干教师代表,相聚在浪漫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参加了“博雅计划——2022年暑期通识骨干培训暨专项研讨会”。
通识教育板块副主管陈春苗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她从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已取得的成就、发展新阶段以及对教师的期待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陈老师指出,学校已建成并全面实施“学院+书院”的育人模式,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发挥到极致。她强调,团队教师要提升学科素养与核心能力,夯实教学理念与方法,完善课程设计与实施,与会教师务必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转化于行。
理论溯源与现实探索
来自厦门大学的别敦荣与朱菁教授分别以《通识教育的三问三答》、《探索通识教育的“平民化”路径》为题带领与会老师进行了理论溯源与现实探索的学习。
别敦荣教授在讲座开篇提出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如何开展通识教育?他从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开始,讲述了通识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并以美国通识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例做了详细的背景和缘由解读,提出了通识教育在内容上应该跨学科甚至超学科观点。他认为“对话”是通识教育的核心,通识课堂既要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要有生生之间的对话,更要有与书本的对话。
朱菁教授从博雅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通识教育的关系入手,梳理了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通识教育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师资、课程体系、学生认知度等困境。提出随着通识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解决各校通识教育发展困境的有效举措。同时,他认为研读经典在某些程度上,不完全符合通识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最后,他以厦门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运行为例,特别讲述了知识进阶、通用技能、素质拓展三元一体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课程魅力与专家示范
为提高通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识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加快精品课程建设步伐,本次骨干培训特别邀请了来自厦门大学的陈玲教授向我们呈现了一堂魅力四射的地域文化通识课。
陈铃教授以福建茶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例,让我们学习、领悟了通识课在内容选取、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着力打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陈教授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带领我们学习了茶的历史、分类及制作工艺,客家由来、建筑、民俗等客家文化。她的报告,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闽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在教学内容、设计、方法等方面为参会教师做了经典的教学示范。
路径探索与落地实施
精准聚焦校情与学情,探索独特通识教育运行、发展模式,是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厦门华厦学院与西安欧亚学院在通识教育发展路径探索与落地实施上是国内同类高校的典范。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来自两校的专家,与我们共同探索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厦门华厦学院的王宁教授以《通专融合“大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华厦探索与实践》为题,展示了华厦学院通识教育在培养体系上的特色探索。王教授指出,华厦学院通识教育立足瞄准应用、扎根区域和凸显特色,形成了“双螺旋”的教与学质量提升体系。并以《思辨与写作》为例,展示了通识课在批判性思维、主动反思、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成效。最后,他抛出“应用型高校的通识教育与研究型高校的通识教育要不要有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在座教师的热烈讨论。
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黄鑫向我们讲述了欧亚学院通识教育的十年探索历程。欧亚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耕迭代通识课程体系,尤其在课程改革方面,率先开设了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欧亚通识DNA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欧亚还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大力促进非课程学习活动的开展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建设等,努力将课内课外学习相融合。
欧亚学院的徐梦雪老师进行了主题为《通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的讲座。徐老师向与会教师介绍了欧亚学院通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为我们构建三校通识教育评价体系提供了建设思路。她主要从课程质量评价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质量评价实施及分析、评价结果应用与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专家主题报告结束后,通识教育板块主管、suncitygroup太阳新城首页通识教学部主任、远景学院执行院长皮若兰用“启发与思考”、“对话与融合”、“总结与展望”三个关键词做了总结发言。此外,她还从师资力量、课程改革、课程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在座的教师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殷切希望,她指出要根据学情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运行模式,呼吁通识教育板块各部门加强对话交流与融合共建,共同探索适合我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