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社会心态的发展趋势
最近,我们对人们在疫情下的心态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702人,其中男性193人,女性509人;平均年龄31.34岁;初中以下学历者15人,高中/中专/职高学历者29人,大专/高职学历35人,本科学历者44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77 人;被试者来自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126人,广东88人,江苏81人,上海51人,山东和陕西各50人,河北30人,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总计226人。
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75.93%)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治愈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并且70.37%的人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会在2-3个月以内结束。一般情况下,人们积极情绪的平均数为33.3,标准差为7.2; 消极情绪的平均数为17.4, 标准差为6.2。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的消极情绪的平均分为24.24, 标准差6.55; 积极情绪的平均分为30.42,标准差6.46。因此,积极情绪略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平均数,而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平均数。具体来看,心烦的、紧张的、苦恼的、心神不安的、恐惧的、害怕的、易怒的等消极情绪偏高,坚强的、坚定的、感兴趣的、专注的等积极情绪较高。
所以,总体来看,在当前疫情下,人们的社会心态即人们对自身及社会所持有的态度,总体表现为:对取得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胜利依然充满信心,但消极情绪整体偏高。
疫情下消极情绪的累积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消极情绪与人们的攻击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若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可能会导致人们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增加。其次,从群体层面来看,消极情绪的累积可能使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对立加剧,激化社会矛盾。最后,如果疫情持续时间不断延长,必将增加人们抗疫的无力感,动摇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应对建议:
第一,积极调整认知。
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哪个冬天不会远去。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连日来多个省份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的零增长,我们要相信疫情终将过去。
第二,积极面对,变危机为机遇。
疫情已然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与其抱怨,不如接纳,唯有接纳才能真正地去面对。宅在家里的日子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理性地面对这次疫情,理性地在这次疫情中成长。
第三,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疫情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带给了我们不幸和恐慌,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家人的身边,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学习,有更多的时间捡拾起自己遗忘许久的兴趣。一点点的快乐也许就会帮助我们驱散漫天的阴霾。
第四,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我们尝试了各种自助的方法都无法有效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己实在无力应对,甚至严重到影响饮食、睡眠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关注心理咨询相关的公众号及电视栏目、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联系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
资料来源:微言教育
整理人:程靖媛
(宣传新闻中心)